系统由监测单元(BMM)和电脑软件构成。
硬件监测单元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及预处理。高精度、高时效的数据采集单元采用科技的元器件;各电池电压输入端口都有隔离保护,保证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测量数据的高精度。
电脑软件接受主机单元传来的数据,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,以生成我们需要的直观信息。通过蓄电池充电、放电过程中所采集到的电压,对比蓄电池的充电、放电曲线,可以准确地判断蓄电池的实际性能。
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
UN DOT 38.3 Rev.5联合国《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》第五次修订版
UL1642:2012+R1:2013锂电池安全标准
ST/SG/AC.10/11/Rev.5/Amend.1&Amend.2 Part 38.3联合国《关于危险品的运输建议书 试验和标准手册》第五修改版,第38.3章
GB 21966-2008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
IEC 61960:2011 BS EN 61960:2011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二次电池或电芯——便携式二次锂电池或电芯
QB/T 2502-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
SN/T 1414.3-2004进出口蓄电池安全检验方法锂电池部分
IEC 62281:2012一次和二次锂电池的安全运输
JIS C8714-2007便携式锂电池安全性试验
MT/T 1051-2007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
QB/T 2947.3-2008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
QB/T 2947.2-2008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二部分: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及充电器
江苏威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VTL”),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委会认可(证书编号:CNASL12681)、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资质认定(CMA证书编号:191021340104)的第三方实验室。
电池检测
UN38.3第八修订版与第七修订版之间的差异
1、锂电池部分的试验项目、试验要求及判定条件等均未发生变化。
2、UN38.3第八修订版增加了钠离子电池的测试条款,具体测试项目的样品数量及荷电状态要求如下:
镁光灯外的产业
一则关于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自燃的报道引发轩然大波。镜头前熊熊燃烧的电池包,撕开了新能源产业的隐秘伤口:
事故溯源:电解液渗漏、BMS响应延迟、热失控扩散速度超标——这些技术术语背后,是检测环节的集体失守;
行业阵痛:涉事企业为压缩成本,跳过关键认证环节,直接损失超20亿元;
信任危机:事件曝光后,消费者对快充技术的疑虑指数飙升58%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蓄电池检测系统的威阔检测于2025/7/15 11:38:55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ningbo.mf1288.com/wkjcjs-2876008922.html